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 手机版
产品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专题 » 精神病人不是疯子,而是我们欲望的英雄
健康专题
精神病人不是疯子,而是我们欲望的英雄
发布时间:2018-08-20        浏览次数:590        返回列表

一位历史学者

一位原生艺术拓荒者

一位精神分裂症康复者

一个温暖的下午

一次闪光的对话

人文与艺术夏季论坛纪要

精神病人不是疯子

而是我们欲望的英雄

整理| 群学君

图片| 刘青

原生艺术家杨旻

他是杨旻,曾经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曾经三次进入精神病院治疗,近十次接受电击治疗,每次近乎休克,病情依然。就在他和他的家人几乎对生活绝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旻被母亲带着,走进一家名为“界外者”的原生艺术工作室。

在这里,杨旻没有被当做“疯子”,工作人员给了他一支画笔和一叠纸,告诉他,心里有什么,就画下来,不要有任何顾虑。两三年过去了,杨旻笔下的色彩与线条,越来越成熟,他已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原生艺术家”。

杨旻作品《神兽》

同时,杨旻的病情也在奇迹般的好转。在界外者工作室,杨旻是第一位主动向外界公开自己病史患者,他说,我需要的不是误解、偏见、歧视,而是平等、宽容和正常的眼光。 

学者杜春媚

她是春媚,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香港岭南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三年前,在美国高校历史系执教多年的春媚,任教同时修完临床心理健康硕士的课程,在美国中西部一家精神病院“伤河”开始了一年多的心理咨询工作。她站在正常与非常、疯癫与理性间的界限上。为我们推开一扇窗,将精神病与精神病人置于一个病症化、职业化的系统中去理解。

在“伤河”,与那些自残、性侵、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处,看他们因丧失而孤独,因渴望而疯癫,春媚发觉,“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突然扔入此世的游子,病人的挣扎与痛苦,和所谓正常人所经历的情感痛苦,以及在本无意义的世界中探索的精神煎熬,并无二异”。

春媚把她在美国精神病院的实习经历,写成了《疯癫笔记》,在春媚看来,只有帮病人放下最深的恐惧,抵达内心世界,才能够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治愈。咨询师要做的是“TA在哪里,我就去哪里,无论是在TA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陪在谷底,还是等TA有了点气力的时候一同攀岩,并提醒TA陷阱丛生的地方”。“很奇怪,我当老师时很严格,甚至有些挑剔,但做咨询时,却可以完全没有障碍地与病人共情并且平等对待,无论他们的背景和病症是什么。”春媚说。

中国原生艺术拓荒者郭海平

他是郭海平,当代艺术家,中国原生艺术拓荒者,南京界外者工作室创办人、“原生艺术丛书”主编。

早在2007年,郭海平就与精神科医生王玉合著了《癫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一书,这应该是中国公众第一次见到这些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与训练的中国精神疾病患者依靠本能和天性自由创作的作品。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他曾这样对记者说:

我当时进入精神病医院的最原始初衷和动力,是因为我在现实的艺术中见不到希望了,或者说我对现实的艺术已经感到绝望了,走投无路时,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精神病人群体当中,因为我们对这个群体的精神世界非常陌生,而在这之前我也知道精神病人的潜意识、非理性非常活跃,而这种潜意识和非理性和艺术之间应该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一位朋友知道我这个想法后,就支持和赞助我在南京一家精神病院内建了一个临时的画室,进入医院后,我邀请了一百多位没有任何艺术经验的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到这个实践中,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些从没有任何艺术经验的精神疾病患者画的画,刚开始见到这些画让我目瞪口呆,大脑甚至出现了短路,在与这些精神病人沟通交流后我才明白这些作品的特殊含义。

其实,这正是我在进精神病医院之前想寻找的,但没想到刚开始却是如此地尴尬和意外,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非常神奇,也许这就是天意。

界外者原生艺术工作室